本刊讯(记者 黄贲 通讯员 陈少赟)随着大开发大建设的持续推进,建筑垃圾规范化管理成为前湾新区综合行政执法队的一项重点工作。今年7月1日,《宁波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》正式施行,为强化建筑垃圾运输管理提供严格的规范指引。记者获悉,综合行政执法队围绕制度体系、智慧监管、联合执法探索长效管理机制,织密建筑垃圾审批、运输、处置全周期“一张网”,推动条例落地,推进建筑垃圾全过程治理体系建设。
强化源头管控是确保同向发力的基石。结合条例宣贯工作,执法人员日常巡查中向工地负责人发放相关宣传资料,普及有关法律法规,并集中约谈建筑垃圾运输公司负责人,告知违法成本提升,要求其思想上重视,行动上按规矩办事。与此同时,严格实行建筑垃圾处置核准审批,根据“黑名单”制精准筛查准入企业,做好运输企业、出土工地批前勘察核准和批后督查考核等各环节把关工作,一个多月来,共核准工程建筑垃圾处置运输企业3家、渣土车64辆,回执建筑垃圾跨区消纳8家,备案出土工地1个。
强化执法检查是牢筑法治屏障的抓手。依托智慧城管“云监控”平台,综合行政执法队建立线上线下巡查机制,整合道路监控网、车辆行驶轨迹、土盾系统抽查等数据资源,加大每周常态化执法力度和频次,在重点区域设立卡点,对来往渣土运输车辆进行检查,查看车辆有无遮盖篷布实行密闭式运输;有无办理建筑垃圾处置核准等内容,倒逼建筑垃圾规范化处置。此外,重点加码夜间执法力度,严查不按规定路线行驶、沿途抛洒、随意消纳等违法行为。
“坚持‘以办案促管理’是另一大工作载体,这为建筑垃圾专项治理提供强力执法保障。”综合行政执法队相关负责人表示,通过不断创新优化工作流程和机制,完善“互联网+监管”“非接触式”执法等新型执法办案方式,持续提升建筑垃圾类案件执法办案效能。一个多月来,累计出动执法人员472人次,道路设卡15处次,检查渣土198辆,立案6起,作出行政罚款6万余元,充分发挥处罚一个、整治一处、带动一片、提升一域的治理效果。
探索长效管理机制是强化治理的保障。参照条例细则,接下来,综合行政执法队将进一步完善工作方案,从坚持源头管控、落实执法监督等方面探索管理机制,不断优化生态环境,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