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刊讯(记者 高博雯 通讯员 周斌)疫情防得住,经济才能稳得住。近日,记者在宁波前湾新区省重点工程十一塘高速公路(一期)项目建设工地看到,现场正热火朝天地进行施工,800余名建设工人吃住在工地,轮班上岗抢进度。为最大程度预防疫情传播风险,现场工作人员统一佩戴口罩,自觉扫场所码、测温、登记等,同时每隔72小时进行核酸检测。
除严格落实防疫措施、守好项目建设“小门”外,建设单位前湾控股集团还创新引入“数字哨兵”,进一步强化防疫“防火墙”。
在杭湾健康服务中心项目出入口,无需手机、证件,施工人员便可“刷脸”进入。据悉,现场设置了人像识别测温终端,工人只需在人脸测温终端前短暂停留,设备就能在云端实时调取该人员身份信息、健康码等防疫信息并同时测量体温;访客也可利用身份证、防疫健康信息码等进行线上登记,实现项目工地出入口无人化智能化管理。“即便戴着口罩,设备也能做到精准面部识别。”建设单位前湾控股集团安全生产部相关负责人表示,该设备会对所有人员信息进行留档,有效保障工地管理及突发情况信息溯源。
据了解,该终端于去年9月正式投用,目前已覆盖33个项目工地、1万多名管理人员及一线工人。运营近一年,共计测量80多万人次。
除安装人像识别测温终端外,前湾控股集团将在近期升级智慧工地系统,开发“疫情防控总览大屏”模块,安装覆盖50余个工地主要出入口的监控摄像头,全天不间断“云监管”,严格落实防疫相关规定。